1942年昆明:美国大兵饥不择食吃面田野残佛成焦点
产品参数
昆明,1942年。抗日战役的烽烟延伸,而这座城市却成为了抗战的大后方。美国空军和陆战队员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昆明的街头巷尾,他们的镜头记载下了那个特别时期的日子片段。
一幅画面中,一辆客运轿车因下雨而堕入烂泥,动弹不得。邻近村庄的大众前来协助,而画面右侧,一位美国女子戴着墨镜,裹着头巾,装扮得时髦而抢眼。
另一幅画面展示了昆明邻近的一座浮桥。数十艘铁壳船一字排开,上面铺设有木板作为桥面,军车正繁忙地通行。桥头下,一名美国战士泡在水中,专心肠来保护作业。
在“美聚贤”餐馆内,一群美国人正在聚餐。主餐是一碗碗放在青花大磁盘内的面条。其间一名男人盛了一碗面,饥不择食地吃着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些美国人现已可以娴熟运用筷子享受面条。
一个昆明小男孩向摄影师竖起大拇指,他知道这些高鼻梁、蓝眼睛的美国人是来协助打鬼子的,互相渐渐的变成了了朋友。
1941年,美国陈纳德将军组织了一批年轻人,组成了“我国空军美国自愿援华航空队”,即“飞虎队”。他们的总部设在昆明,图中展示了运送构筑机场资料的繁忙现象。
昆明街头的老修建门口挂着“交易所”的牌子,两名男人正在往屋内抬东西,而一个光着腿的小男孩在周围游玩。集市上,人们围着遮阳棚下的小摊选择物品,一名男人趴在大车上歇息。这辆大车的车轮是扎实的橡胶轮胎,显然是从轿车上拆下来的,相较于传统木轮更为简便。
水稻收成的时节,农人们在石磙上摔打稻子脱粒。他们死后的家是一座褴褛矮小的石屋,显然是一户穷苦人家。昆明区域的寺庙很多,如圆通寺、宝华寺等。但是,一幅画面中的寺庙大殿里,神像人物形态万千,其间一个神像乃至具有一双夸大的大长腿,令人惊讶。
田野中规整摆放的佛像暴露在田野之中,大殿已不复存在,原因是年代久远而崩塌,或是受到了日本人的轰炸炸毁。战役年代,连佛像也未能幸免于难。一座观音菩萨的佛像近景展示了其慈眉善目的形象,虽然寺庙已不复存在,但大殿里的佛像却保留得如此无缺,令人称奇。
我国兵营周围的小河旁,一群战士集合在一起,周围正在建立一座小屋。粗陋的房子反映了当年抗战的艰苦程度。而昆明邻近山上的美军别墅则呈现出另一种现象,三层小木楼依山而建,视界开阔。一辆美军吉普车正沿着山道驶向山下。
昆明多山的地势使得当地大众在山坡上开垦出梯田栽培农作物。梯田脚下是弯曲弯曲的山路,一辆辆美国军车正鱼贯从远方驶来。这些画面一起展示了1942年昆明的日子场景,美国人与当地人的互动,以及战役对这座城市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