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层工作更需务实
产品参数
在基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工作千头万绪、纷繁复杂,而务实,无疑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所在。
基层是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,政策能否真正惠及群众,关键就看基层工作是否务实。比如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,产业振兴方面出台了诸多鼓励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,像给予种植养殖补贴、提供技术培养和训练等。基层干部如果只是简单地传达文件、做做表面功夫,不深入到田间地头去了解真实的情况,不清楚本地的土壤、气候适合种植什么作物,养殖户面临哪些实际困难,那这些好政策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。
曾经有个村子,上级下达了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的扶持政策,可基层工作人员没有当地考验查证,盲目引导村民种植了一种并不适合当地气候的水果品种,结果到了收获时节,果实产量低、品质差,村民不仅没增收,反而投入了大量成本,对政策也产生了失望情绪。而与之相反,另一个村庄的基层干部们,在接到类似政策后,挨家挨户走访调研,邀请农业专家一同分析土壤、天气特征情况,最终确定了合适的水果品种,并全程跟进种植过程,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养和训练,切实解决灌溉、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,使得水果丰收,村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,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地开花。
基层工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,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,这就要求基层工作者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去提供服务。在社区工作中,居民反映小区内的路灯损坏,影响夜间出行安全。如果社区工作人员只是口头答应,却不及时联系修东西的人,或者没有跟进维修进度,那居民的问题就始终得不到解决,长此以往,居民对社区工作就会失去信任。
但有的社区工作人员,在接到居民反馈后,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情况,记录好路灯的具置和破坏程度,马上联系相关的维修部门,并且后续不断催促、协调,直到路灯全部修好,还回访居民了解使用情况。这种务实的服务态度,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怀,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同感。
再比如在农村的医疗服务工作中,基层医护人员若只是坐在卫生院里等患者上门,而不主动深入到村民家中,为那些年老体弱、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体检、送医送药等服务,那农村的医疗保障水平就难以真正提高。务实的医护人员会定期背着药箱、带着检测设备走村串户,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,仔细地了解每个人的健康情况,依据需求提供对应的医疗服务,真正守护好村民的健康。
基层常常会开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、民生改善等项目,这些项目的推进必须务实,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敷衍。就拿农村的道路修建项目来说,从项目的规划阶段开始,基层干部就要实地勘测,考虑到村庄的布局、村民日常出行的习惯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等因素,合理规划道路走向和宽度。
在施工过程中,有的基层工作人员会全程驻守在施工现场,监督工程质量,督促施工进度,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诸如原材料供应不足、实施工程人员调配不合理等问题。而那些不务实的做法,可能就是只在开工和竣工时去现场走个过场,对中间的施工环节不闻不问,导致道路修成后没多久就出现路面开裂、坑洼不平等质量上的问题,既浪费了资源,又让村民怨声载道。
同样,在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中,务实的基层工作者会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,了解大家对广场功能的期望,是更倾向于休闲娱乐还是举办大型活动等,然后依据这一些意见去设计广场的布局,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,确保广场既实用又美观,真正成为村民们喜爱的文化活动场所。
基层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纠纷,邻里之间的土地争议、家庭内部的矛盾等,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必须秉持务实的态度。当遇到邻里因宅基地界限不清而产生矛盾时,务实的基层调解员不会偏听偏信,也不会简单地和稀泥,而是会实地查看宅基地的现状,查阅相关的档案资料,走访周边的老邻居了解历史情况,在此基础上,依据法律和法规和情理,公正、公平地提出解决方案,促使双方心平气和地接受调解结果。
相反,如果只是坐在办公的地方里听双方各执一词,不深入实际去调查了解,给出的调解方案往往难以服众,矛盾不仅无法化解,还可能进一步激化,影响基层的和谐稳定。
总之,基层工作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,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,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基层工作者脚踏实地、求真务实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把基层工作做好,赢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,让基层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